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破局之路:超 100 万人次受益,门诊量攀升仍存优化空间

2025-09-08

医乐联系方式-20241029-2.jpg



2023 年 7 月北京率先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,至 2025 年 1 月全国 31 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面覆盖,累计惠及超 100 万人次,为不孕不育家庭减轻负担,也助力缓解人口老龄化。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,是当前不少家庭实现生育梦想的关键手段,据预测 2025 年其服务市场规模将达 854.3 亿元,逼近千亿。

政策落地:从地方探索到全国覆盖,患者与门诊量双受益

2022 年 8 月国家卫健委等 17 部门发文明确推进辅助生殖入医保,为全国政策推进定调。2023 年北京率先落地,将 16 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,此后多省份跟进实现全面覆盖。


  • 患者费用大降:黄怡第二个试管周期因医保顶格报销,9000 余元费用自费不足 1000 元;李曼单个周期费用从 4 万降至 2.7 万,医保报销 1.3 万。以广东为例,医保后一代试管单周期费用降至 2-3 万,二代约 3 万;广州政策落地后,1.6 万人次受益,医保报销超 4000 万元。

  • 门诊量显著增长:广东某三甲医院生殖中心门诊量增 20%-30%,广西全自治区辅助生殖机构门诊量 99.37 万人次,同比增 14.74%。

现存痛点:报销、区域、成本问题待解

  1. 报销范围窄:仅覆盖手术费,促排卵药(进口药单支数百至千元)、胚胎保存费(部分从每管月 110 元涨至 150 元)未纳入,且部分手术费降但其他费用涨,形成隐性负担。

  2. 区域差异大:广州职工医保报销 80%、居民 70%,深圳居民按参保年限最高报 90%,而南宁、长沙职工约 70%、居民仅 50%;部分地级市设报销次数 / 额度限制,异地就医交通住宿无报销。

  3. 多次治疗成本高:试管婴儿成功率受年龄影响(年轻患者 55%-65%),人工授精仅 15%-20%,部分患者需多周期治疗,未报销费用叠加压力大。

优化方向:扩大范围、缩差异、简流程

  • 扩报销范围:优先将胚胎冷冻 / 保存费纳入医保,通过集中采购降进口促排卵药价,逐步纳入国产药。

  • 缩区域差异:国家出台最低报销标准(如职工不低于 70%、居民不低于 60%),加大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投入与技术帮扶。

  • 简报销流程: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,研究允许夫妻选报销比例高的一方统一报销。

  • 多方降成本:设专项基金补贴困难家庭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,推动国产辅助生殖药品设备研发降价。


辅助生殖入医保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但需持续优化破解现存问题,才能让技术更可及,进一步助力生育支持与人口均衡发展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微信加粉
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