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K 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,是淋巴细胞的一种,是机体固有的免疫细胞。NK 细胞体积较大,直径约 11 微米,胞质较丰富,且胞质内具有嗜天青颗粒,因此又被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。NK 细胞没有其他免疫细胞所具有的黏附和吞噬功能。
NK 细胞来源于骨髓前体细胞,在骨髓或胸腺中成熟。NK 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,在外周血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5%~20%,在淋巴结、肝脏等其他淋巴器官中极少。
人类 NK 细胞主要表达 CD16、CD56、CD57、CD59、CD94、CD11b、LAK-1 等分子,部分 NK 细胞 CD2、CD3 和 CD8 阳性。NK 细胞不表达 T、B 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,如 TCR、CD4、CD8、BCR、CD19、CD20 等分子,因此又被称为裸细胞。
NK 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力的重要效应细胞,是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。它在发挥作用时无需抗原或抗体的刺激,直接识别并杀伤靶细胞。识别靶细胞时,NK 细胞表面表达了大量的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(KIR),可识别同源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-I 受体,而大部分正常细胞表面均表达 MHC-I 受体,被 NK 细胞识别后抑制其杀伤活性。大部分癌细胞和被感染的细胞往往 MHC-1 受体表达下调,可逃脱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,但是可被 NK 细胞识别,并激活其杀伤活性。杀伤靶细胞时,NK 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穿孔素,在靶细胞表面打孔并注入颗粒酶,引起靶细胞的细胞凋亡。NK 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-γ、肿瘤坏死因子、白介素-2、白介素-3 等,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共同攻击靶细胞。NK 细胞还可以表达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蛋白(Fasl),使靶细胞进入程序性凋亡的状态。NK 细胞表面表达 IgG Fc 受体,可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(ADCC)杀伤靶细胞。
NK 细胞的活性测定目前主要是应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,来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 NK 细胞的杀伤功能,可作为判断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能力的指标之一。NK 细胞活性减低见于血液系统肿瘤、实体瘤、免疫缺陷病、艾滋病和某些病毒感染。NK 细胞活性增高见于宿主抗移植物反应。NK 细胞的免疫治疗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用于白血病、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。主要有 NK 细胞过继输注、基因修饰 NK 细胞即 CAR-NK 免疫疗法、NK 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。CAR-NK 免疫疗法是体外分离并大量扩增患者的 NK 细胞,再回输入患者体内,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。
NK 细胞相关疾病多无法预防,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以下几点,可提高机体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