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K 细胞的全面解析

2025-03-24

一、NK 细胞的定义

NK 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,是淋巴细胞的一种,是机体固有的免疫细胞。NK 细胞体积较大,直径约 11 微米,胞质较丰富,且胞质内具有嗜天青颗粒,因此又被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。NK 细胞没有其他免疫细胞所具有的黏附和吞噬功能。

二、NK 细胞的来源分布

NK 细胞来源于骨髓前体细胞,在骨髓或胸腺中成熟。NK 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,在外周血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5%~20%,在淋巴结、肝脏等其他淋巴器官中极少。

三、NK 细胞的细胞表型

人类 NK 细胞主要表达 CD16、CD56、CD57、CD59、CD94、CD11b、LAK-1 等分子,部分 NK 细胞 CD2、CD3 和 CD8 阳性。NK 细胞不表达 T、B 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,如 TCR、CD4、CD8、BCR、CD19、CD20 等分子,因此又被称为裸细胞。

四、NK 细胞的功能作用

NK 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力的重要效应细胞,是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。它在发挥作用时无需抗原或抗体的刺激,直接识别并杀伤靶细胞。识别靶细胞时,NK 细胞表面表达了大量的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(KIR),可识别同源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-I 受体,而大部分正常细胞表面均表达 MHC-I 受体,被 NK 细胞识别后抑制其杀伤活性。大部分癌细胞和被感染的细胞往往 MHC-1 受体表达下调,可逃脱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,但是可被 NK 细胞识别,并激活其杀伤活性。杀伤靶细胞时,NK 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穿孔素,在靶细胞表面打孔并注入颗粒酶,引起靶细胞的细胞凋亡。NK 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-γ、肿瘤坏死因子、白介素-2、白介素-3 等,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共同攻击靶细胞。NK 细胞还可以表达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蛋白(Fasl),使靶细胞进入程序性凋亡的状态。NK 细胞表面表达 IgG Fc 受体,可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(ADCC)杀伤靶细胞。

五、NK 细胞的临床应用

NK 细胞的活性测定目前主要是应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,来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 NK 细胞的杀伤功能,可作为判断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能力的指标之一。NK 细胞活性减低见于血液系统肿瘤、实体瘤、免疫缺陷病、艾滋病和某些病毒感染。NK 细胞活性增高见于宿主抗移植物反应。NK 细胞的免疫治疗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用于白血病、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。主要有 NK 细胞过继输注、基因修饰 NK 细胞即 CAR-NK 免疫疗法、NK 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。CAR-NK 免疫疗法是体外分离并大量扩增患者的 NK 细胞,再回输入患者体内,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。

六、NK 细胞的异常表现

  1. NK 细胞减少或缺乏:原发性 NK 细胞缺陷症可能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。继发性 NK 细胞缺乏可见于 Chédiak-Higashi 综合征、X 连锁淋巴增生综合征(XLP)、白细胞黏附缺陷(CD11/CD18 缺陷)等。患者免疫缺陷,多对疱疹病毒、爱泼斯坦-巴尔(EB)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异常,常可因 EB 病毒感染引起异常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。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。
  2. NK 细胞异常增殖:慢性 NK 细胞淋巴增生症外周血 NK 细胞≥2×109/L,且持续 6 个月以上。患者没有发热、肝脾大以及淋巴结肿大。部分患者可有血细胞减少,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为多见。病情多缓慢发展,少数可转化为侵袭性 NK 细胞疾病。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,可尝试使用免疫治疗。侵袭性 NK 细胞白血病发病因素可能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。患者多为青少年,常表现为发热及肝、脾、淋巴结肿大,外周血中形态异常的 NK 细胞比例增高,贫血、中性粒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,部分患者可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和噬血细胞综合征。多数患者呈侵袭性、暴发性的临床过程,采用大剂量化疗方案疗效常不佳,患者多在几周至 6 个月内死亡。NK/T 细胞淋巴瘤发病多与 EB 病毒感染相关。多数病例发生在中线面部,鼻腔是最好发的典型发病部位,其次是口腔腭部及鼻咽、鼻窦,也可累及外鼻。主要症状有顽固性鼻塞、鼻出血、分泌物增加和鼻面部肿胀等,晚期可发生转移,累及多处结外器官或组织。疾病早期以放疗治疗为主,侵犯骨髓则预后较差。

七、生活建议

NK 细胞相关疾病多无法预防,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以下几点,可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
  1. 注意休息,劳逸结合,避免劳累、熬夜。
  2. 戒烟戒酒,适量运动,少吃油炸、高糖类食物,多吃全谷物、新鲜蔬菜及水果。
  3. 根据天气适量增减衣物,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。
  4. 进入人群较多的公共密闭空间,尽量佩戴口罩,勤洗手。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微信加粉
添加微信